banner
版权信息

主 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 办 中国医院协会

编 辑 《中国医院》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委员 刘   谦

总编辑 田家政

执行总编 王才有

副总编辑 郝秀兰

编辑部主任 郝秀兰

广告发布登记通知书号

京西工商广登字20170149号

邮 箱 zgyy@vip.163.com

刊 号 ISSN 1671-0592
CN    11-4674/R

“120”急救电话是怎样诞生的
时间:2012-04-10 15:05:23  来源:chaj.com  作者:张自宽  点击:

        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向非常重视急救工作,1958年发生的抢救钢铁工人丘才康1960年发生的抢救61个阶级弟兄的成功事例,都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表彰,在国内外造成很大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急救工作从上到下都得到重视,急救中心(站)和急救医疗网点的建设逐步得到加强。但是直到1985年,偌大的中国尚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这对及时、高效率地组织实施急救工作都很不利。那么,现在全国通用的“120”急救电话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哈尔滨市急救站调研工作说起
1985年冬,我曾去哈尔滨市急救站做过一次调研。之所以要去这个急救站调研,是因为听黑龙江省卫生厅和哈尔滨市卫生局介绍,该急救站的建设和各方面的工作都搞得非常出色,为了学习和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特意安排了此次调研。
在调研中发现,这个急救站的工作确实非常出色,堪称全国一流。主要表现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急救网络和指挥系统,调整了急救站领导班子,加强了人员配备和队伍建设,装备了28台救护车和各种现代化的急救设备,等等。最为令人满意的是,以急救站为中心把全市各级医院包括省级医院、军队医院、企业医院统一组织起来,实行全行业统一管理,建立了三道急救防线,在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去,能够及时、完满地完成急救任务。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急救站在三年前还是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自从新站长张钢力到任后,经过三年的整顿建设,一跃而成为先进单位。
在调研结束前的一次座谈会上,该站站长张钢力同志还特别向我们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卫生部能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他说:现在许多国家都有急救电话,如日本和韩国是“119”,我国香港地区是“999”等。我国也应该设立急救电话,以利于加强急救工作。毫无疑问,张钢力同志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
 
与邮电部协商迅速达成共识
我们回到北京后,当即把对哈尔滨急救站的调研情况和建立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的必要性向卫生部领导同志做了汇报,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赞同。随即由医政司派员与邮电部的主管司局联系,正式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的请求。邮电部对此非常重视,结果不到一个月也就是1986111,邮电部便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发出了(1986)邮部字第18号《关于启用“120”特种服务号码为全国急救中心(站)的统一电话号码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通信网自动电话编号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以及卫生部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全国急救中心(站)使用的电话号码统一规定为“120”。各地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逐步启用。接到邮电部的通知后,卫生部当即于118向全国卫生系统及有关单位发出了(86)卫医字第1号《关于启用“120”为全国各地急救中心(站)电话号码的通知》,除转发邮电部的文件外,要求各地卫生部门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与本地邮电系统联系,逐步启用“120”急救电话。
就这样,一个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仅仅花了1个月的时间,便迅速地解决了。
 
在哈尔滨亚麻厂爆炸事件中“120”初显成效
邮电部和卫生部《通知》下发后,率先启用“120”急救电话的是哈尔滨市,率先显示“120”急救电话作用的也是哈尔滨市。
就在启用“120”电话不到2个月,也就是1986315日凌晨240,哈尔滨亚麻厂发生了大爆炸,受伤的工人达185人,其中烧伤177人,而且其中重度烧伤和特重烧伤的多达三分之一以上,并有20余人合并有颅脑损伤、骨折、后腹膜出血等复合伤。此次爆炸事故发生之突然,来势之猛烈,烧伤病人之多,伤情之重,为国内外所罕见。
1986318《黑龙江日报》报道,就在爆炸发生的315日凌晨240,正在急救站值班的张钢力站长接到电话:“120120!亚麻厂发生大爆炸,快来抢救啊!随着张站长的一声令下,第一辆救护车于5分钟内也就是245分驶进亚麻厂。紧接着,247分张站长带着5辆救护车和医护人员也赶到现场。这时有人连声高喊救护车来了!”“人们像在黑夜中见到光明,蜂拥着把救出的伤员抬上了救护车3点零5分,就把第一批伤员送到了就近的省医院。就在这个不平常的早上。张钢力指挥的救护站集结了13辆救护车,护送了150名伤员到11家医院,没有一个伤员因运送迟缓而死亡
这便是启用“120”电话后最早显示的功效。   
(作者为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会长,曾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120”急救电话是怎样诞生的
  2. “赤脚医生”的来龙去脉
  3. 医院成本核算流程
  4. 医联工程
  5. 关于医院管理的三个小故事
  6. 从寓言故事感悟绩效管理误区
  7. 医院评审
  8. 杨惠光:管理人才是县级医院“
  9. 医院管理
返回首页
友情链接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医院》杂志社
技术支持:学术蜂科技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10206178号-1    网管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