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版权信息

主 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 办 中国医院协会

编 辑 《中国医院》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委员 刘   谦

总编辑 田家政

执行总编 王才有

副总编辑 郝秀兰

编辑部主任 郝秀兰

广告发布登记通知书号

京西工商广登字20170149号

邮 箱 zgyy@vip.163.com

刊 号 ISSN 1671-0592
CN    11-4674/R

把病人需求作为医院学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时间:2012-06-28 09:49:16  来源:2012年百年济世1期  作者:孙 梦 编辑 郝秀兰  点击:

20111026155413245.jpg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抓学科建设、促医疗改革纪实


       “大型三甲医院参与医改,为社会百姓服务必须提高三个能力:首先是提高处置危重、疑难病人的能力;二是紧跟现代医学发展趋势,提高综合学科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个体化治疗能力;三是把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治模式辐射至基层的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说。
       这些能力如何提高?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选择了把学科建设作为“抓手”。该院院长何建行说,只有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该院以临床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需求,即病人的需求决定科研内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治手段,实现了病人需求指导科研,以科研促进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

疑难、危重病要拿得下
       大型综合医院站在医疗服务体系的‘塔尖’,聚集了广大医务人员当中的精英。在医改的设计方案里面,位于“塔尖”的大型医院作为区域内医疗中心,参与医改、服务于医改的最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自身处置危重、疑难病人的能力。要能“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开别人开不了的刀”。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应由构成“塔体”的基层医院解决。钟南山说,“从这个意义上我国某些大医院为了增加运营收入而盲目扩大医院规模,并不是当前大医院医改的发展方向”。
       2003年,在广东省的非典战役中,病人死亡率之所以在全世界最低,有两大利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和有针对性地使用免疫调节剂(皮质激素)。
       “病毒感染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在人体内停留一段时间后,人体自然会产生与之对抗的抗体。一般来讲,病毒在侵入人体后会诱发损伤反应,医务人员在这个时候应该做的,就是尽早给予支持,增加病人的氧气吸入量,及时扩张肺泡,避免及减少肺泡的萎陷,将肺损伤导致的缺氧减至最低,直至病人产生抗体。这是对病毒感染引起的肺损伤治疗的主导思想。”何建行向记者解释说,按照传统方式,医生会在病人出现比较明显缺氧状况的时候才采用插管或是切开气管来通气,到了那个时候,病人的病情已经很难控制,而在感染早期应用无创通气,能够帮助很多病人赢得更大的生存机会,有效避免更为严重的继发性感染。
       在该院呼研所的呼吸力学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一个由呼吸面罩和管路连接的器械,工作人员介绍,它的学名叫做双通道非重复呼吸面罩,是该院自主研发的无创通气器械。该工作人员说,早在1991年,由陈荣昌教授主持的呼吸力学研究团队就开始了无创通气在危重症救治中的研究,并已取得成果,直到其在抗击“非典”当中应用,这些成果才为外人所知。目前,双通道非重复呼吸面罩已被全国多个省份和地区的三甲医院采用,无创正压通气也已成为我国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
       医院泌尿外科在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独创了与国外方法不同的、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式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手术,并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孤立肾结石、马蹄肾结石、移植肾肾结石、小儿肾结石等疑难复杂病例。患者以小于2厘米的微小造瘘口的代价,解决了以往传统手术难以解决的病痛。

高费用要降下来
       当今的医疗体制下,大型综合医院研发“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技术、器械和药品,是大医院解决“看病贵”,更好地为医改服务的努力方向。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践证明:大医院的科研能为降低病人医疗费用找到新方法和新手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每年患慢阻肺的人数达3500万,死亡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达500万~1000万。钟南山院士说,慢阻肺急性发作不仅会加重患者及医疗资源的负担,而且加速患者的致残和死亡,因此应加以预防。2008年,由他领衔、23家医院参与的临床实验表明,一种常用的廉价祛痰药物羧甲司坦可减少24.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慢阻肺常规治疗费也可剧降85%。
       据介绍,祛痰药物羧甲司坦是一种非处方药,研究使这种老药焕发了生机。“羧甲司坦是国产药,服用方便,较之国际标准的吸入治疗方法,每人每年可节约治疗费3670元,平均每名患者的急性发作治疗费可节约2480元。服用羧甲司坦,每月只需花费51元,国际常用治疗慢阻肺的药物则每月要花费三四百元。”钟南山说。
       2009年1月24日,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并以最高票数获得“2008年度优秀论文”,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首次获此殊荣。著名医学专家Albert和Calverley教授在《柳叶刀》上发表述评表示:这项研究对已存在的医药作出新的思考,同时,它还能大大降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成本,这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地区的患者治疗,使这些患者也能得到规范系统的治疗并从中受益。该项治疗方法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指南》中。
       2011年医院胸外科在何建行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非气管内插管麻醉胸外科手术。该手术无需气管插管全麻,病人在肌松药上花钱更少;术后无全麻肌松药的后遗效应,6小时即可正常进食、活动,恢复好;无气管插管可能引起的气道损伤和感染,患者安全,效果好。通过新手术的开展实现了病人身心上的安全微创,诊疗费用的“微创”,符合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

常见病要诊得精
       对治疗疾病而言,明确诊断是第一要义,诊断不清就用药,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也会让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显得更加紧张。因此,大型综合医院如果能从临床出发,主动承担为疾病诊治提供规范化的预防、预测和个体化治疗路径的功能,尤其是对常见病提出规范化诊疗模式,并将其普及、推广到基层医院,则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医改,让更多患者受益。
       在内科系统,咳嗽是最常见的病症,其中,慢性咳嗽占大医院呼吸科病人的1/3。由于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复杂,因此常被临床医生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成为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2001年,该院呼研所咳嗽实验室的赖克方教授在钟南山院士的直接领导下,率先在国内对慢性咳嗽进行规范诊治及系统研究。研究团队通过对300余例就诊患者的调查分析,明确提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症、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慢性咳嗽的四大基本病因,而由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导致的慢性咳嗽不到病人总数的10%。该研究完成之后,该院90%以上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患者能够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并能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
       这项研究之后,赖克方和他带领的团队牵头制定了我国咳嗽诊治指南草案(2005年)、修订版(2009年)及英文版(2011年)。他们还把研究样本扩展至6个省份和地区的10家大型综合医院,使研究成果有了更广泛的意义。

规范的诊治技术要下得去
       钟南山表示,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之所以吸引不来病人,医疗技术匮乏和医疗水平低是不能回避的原因。大医院把规范化的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辐射到层级较低的医疗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缩小基层医院与大医院之间的差距是大医院参与医改的重要使命和内容,这对理顺倒金字塔形的医疗服务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十几年前,广医一附院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微创胸外科手术,病人做手术,再也不用开30厘米~40厘米的大切口。“但是,微创技术成型后,很多基层医生不愿意学。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手术切口小,操作空间窄,手术难度大且时间长;二是耗材贵,当时手术用的耗材都是进口的,光是一个钉仓就要2000元,医生们笑说,放一颗钉仓,一台电视机就没了。”何建行说,为解决费用问题,之后,他们又摸索出了一些相对微创又相对经济的术式,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还是要开发国产的、物美价廉的专用器械和耗材。
       根据何建行团队的设计,该院发明的电凝钩能够自主调整长度,可满足各种微创手术的要求;过线推结器能帮助术者在小切口下进行血管结扎,有利于精简手术步骤;国产化之后,手术用钉子等耗材的费用也大大降低。

2009041023543662.jpg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院院长何建行
  2. 把病人需求作为医院学科发展的
  3. 天津市肿瘤医院一个半世纪的跨
返回首页
友情链接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医院》杂志社
技术支持:学术蜂科技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10206178号-1    网管入口